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國際「渣打銀行」的研究專家日前估算,目前中國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251%,突顯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整體經濟增長率不斷放緩,而債務不斷增加,專家認為,當前已經不可能再靠印製鈔票來解決金融危機,一旦危機出現,比較中國和其他西方經濟體所受的衝擊,在中國,吃虧的是民眾,而西方卻是政府在承擔。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7月21號發表文章說,到6月底,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251%,遠高於2008年底的147%,以及去年中共官方公佈的215%。
旅美經濟評論家馬傑森:「都是猜測的數字,實際是多少,這是中共的國家機密,還有很多隱藏的債務。舉個例子,地方政府它不直接借貸,它建立一個公司,用這個公司借債,而這個公司的形式是千奇百怪,有地方政府獨立管理的,有合資的。」
英國《金融時報》22號的文章說,中共政府因為擔心不斷放緩的經濟增長,和房地產市場的下挫,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不但沒有遏制信貸,反而允許信貸加快。報導說,6月份,中國新增信貸總計達到1萬9600億元人民幣,創下3月以來最高的月度數據,同比接近高出一倍。
中國全社會債務存在的風險,首先是,過度集中到了房地產領域。房地產貸款期限長,流動性極差,一旦泡沫破滅,不能及時變現,將快速放大金融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曾在去年發文指出,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大多數是在長達十年的過度追求GDP政績的情況下,盲目擴張的,主要集中投向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大造新城,甚至「鬼城」,大造大廣場、超大型機場等上面。而地方債務投向特點是期限長、流動性差,而且回報非常之低,收入回報根本覆蓋不了債務本息。被外界稱為「永不到期的貸款和債務」。
大陸經濟評論家牛刀指出,為了避免危機,中共又印製鈔票,來凝固鋼筋水泥。而貨幣嚴重超發後,再度直接引發通貨膨脹和房屋等資產價格上漲,使得經濟總量,過度依賴債務膨脹來壘高。
不過、儘管今年中共已經印製出接近GDP兩倍的鈔票,房價還是一直持續下滑。馬傑森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已經無法靠印製鈔票來解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和政治上的問題都在向一個爆發點推進。
【禁聞】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李智遠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