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影片:【禁聞】資產證券化再現 專家:風險轉嫁民間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7/26/atext1125656.html
目前在中國大陸「資產證券化」產品,時隔7年再現江湖,各銀行、金融機構,甚至就連國營企業都在爭相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官方媒體就此發文,嚷嚷可以期待信貸資產證券常態化。不過外界認為中國金融界的這一舉動,是在中國經濟處於嚴重脆弱時,中共當局企圖從老百姓的腰包中掏出最後一個子的歪招。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目前在中國大陸「資產證券化」產品,時隔7年再現江湖,各銀行、金融機構,甚至就連國營企業都在爭相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官方媒體就此發文,嚷嚷可以期待信貸資產證券常態化。不過外界認為中國金融界的這一舉動,是在中國經濟處於嚴重脆弱時,中共當局企圖從老百姓的腰包中掏出最後一個子的歪招。
7月22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行的人民幣68億元「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正式上市,同一天招標發行的,還有中信銀行61億元的資產支持證券化產品,和臺州銀行的5.3億資產支持證券化產品。
所謂「資產證券化」,就是把那些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以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來獲取融資。
大陸《金融時報》7月22號發文,為「資產證券化」叫好。文章說,近期「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發行人,已經從國家開發銀行、大型商業銀行等,擴展到城商行、汽車金融公司等,「基礎資產」也涉及了個人住房貸款、汽車抵押貸款等多個類別。標誌著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逐步向所謂常態化邁進。文章還引用多個專家的話,論證所謂的「資產證券化」如何可靠。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這實際上是一個明火執仗的搶劫,中國金融證券處於一個非常脆弱的地步,中國政府還在大量推這些東西,從券商到媒體到政府到發行商,都是統一口徑的吹捧叫好,人們並不能夠真正清醒的認識到,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在哪裏。實際是在公然欺騙中國的百姓。」
「資產支持證券」,又稱「ABS」。它將公司的特定資產或某項現金流,作為融資抵押資產,而不是以公司整體名義來融資,因此減少融資成本,也可以限制償債風險。
與股票和一般債券不同,「資產支持證券」不是對某一經營實體的利益要求權,而是對「基礎資產池」(pool of underlying assets)所產生的現金流和剩餘權益的要求權,是一種以資產信用為支持的證券。
因而「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相關的本金支付時間,具有不可預見性。
大陸企業觀察家何軍樵:「因為現在整個金融業是非常腐敗的,也是非常黑暗的,資產證券化無非就是甩包袱,就是希望這些負債的資產由當地的老百姓去承擔,企圖將這些債務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反正中央政府沒辦法了就想辦法,這都不是正道。」
中國2005年開始允許「ABS」試點時,受到了廣泛抨擊,2009年「ABS」項目不得不停止。2012年中國又重新啟動了這個項目,並逐步擴大規模。
中國支持「ABS」理論者,是以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就有了「ABS」為理由。
謝田:「美國也有很多金融產品、證券產品,是由私人公司來進行的,美國政府恰恰是在起一種監督和檢查的作用,完完全全徹底的披露所有的風險,一旦政府發現券商有欺詐行為,政府會直接起訴,政府沒從中獲利,實際上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的,在中國恰好相反,媒體也幫著欺騙。」
根據國際「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的估算,到今年6月底,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達到251%。
而中國國內債務到期無法償還的現象也在不斷湧現。例如,山西「華通路橋集團」的4億元債務,在7月23號到期,面臨違約,最終由山西省政府親自出面干預,才完成債務償付。這個集團在上半年也曾出現超日債違約,同樣由政府出面兜底。
近期,更多的實質違約債券爆出,7月10號,由浙商證券承銷的「12金泰債」遭遇本息無法兌付。據國內媒體報導,有590億民企債務出現兌付危機。
那麼,這些債務最終由政府出面以印製鈔票方式解決,導致通貨膨脹,誰才是受害者呢﹖
【新唐人2014年07月26日訊】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