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巨變正在中國發生】

香港這個現代都市,至今仍保留不少中國傳統習俗。每年過中秋,除了港九新界等地色彩斑斕的綵燈會,家家戶戶吃團圓飯、賞花燈、吃月餅、玩燈籠外,不少地區也保留著一些獨特的過中秋習俗,如拜月祈福、盆宴、舞火龍儀式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傳遞感恩與和睦。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環球直擊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兩小無猜 東方飛羽 飛劍飛龍 博客群
蘇格蘭公投在即 英國承諾更大自治權 美麗心世界 MP4 自由門手機版 阿拉伯聯盟外長會議 支持美國打擊IS 兩小無猜 MP4 自由門 中秋節應景食品 高檔月餅銷量下降 東方飛羽 MP4 無界 台灣味路邊攤 台灣夜市打響澳洲 飛劍飛龍 MP4 愛博電視
歐巴馬推遲移民改革 紅粉佳人 MP4 自由門手機版 韓國車禍再死一人 女團失去權梨世 5湖4海 MP4 自由門 港學聯宣佈罷課抗共 17家院校參與 霹靂乾坤 MP4 無界中秋節令特產 黃金板栗嘗鮮上市 北京天空 MP4 愛博電視
港學聯月底罷課 籲兩岸四地攜手抗共 紅粉佳人 MP4 自由門手機版 港學界政界發起抗共不合作運動 霹靂乾坤 MP4 自由門 烏克蘭再傳炮火聲 停火協議恐破裂 飛劍飛龍 MP4 無界打擊伊斯蘭國 美4度空襲伊第2大壩 飛劍飛龍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港人傳統慶中秋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今日是中秋節,大坑浣紗街昨晚已率先舉行中秋舞火龍活動,一連3日為居民祈福。(宋祥龍/大紀元)

香港這個現代都市,至今仍保留不少中國傳統習俗。每年過中秋,除了港九新界等地色彩斑斕的綵燈會,家家戶戶吃團圓飯、賞花燈、吃月餅、玩燈籠外,不少地區也保留著一些獨特的過中秋習俗,如拜月祈福、盆宴、舞火龍儀式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傳遞感恩與和睦。

吃月餅是中秋必備的節目,香港手工做的傳統月餅非常好吃,常吸引許多民眾購買。(宋祥龍/大紀元)

今年最受矚目是高達7.5米的五層傳統中式走馬燈,古風再現。(余鋼/大紀元)

一年一度維園中秋花燈開幕,吸引大批市民遊玩。(余鋼/大紀元)

今日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中秋節。「中秋團圓」四字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對中國人來說,中秋節的重要性僅次於中國新年。今年的中秋不僅巧逢百年一遇的黃曆「閏九月」,還與白露節氣相撞,成為38 年來最早來到的中秋節。

舞火龍是香港的傳統習俗,源於19世紀大坑村袪除瘟疫的傳說,寓意驅邪治病。(宋祥龍/大紀元)

今日是中秋節,大坑浣紗街昨晚張燈結綵,已率先舉行中秋舞火龍活動,一連3日為居民祈福。(宋祥龍/大紀元)

蓮花燈是傳統燈籠款式。(宋祥龍/大紀元)

宗族同慶習俗漸散失

香港新界有五大氏族,其中以元朗錦田鄧氏為首,祖宗乃宋神宗進士鄧符協。據鄧氏第26代傳人、法國藍帶餐飲藝術家鄧子怡介紹,北宋末年趙氏皇姑(皇帝的妹妹)嫁入鄧家,鄧氏家族從此顯赫,福延至今第26代,分支繁茂。

記者在中秋節前夕訪問鄧子怡,恰好鄧家第25代傳人、她90歲的父親也因為維修300年歷史的祖屋鄧家祠堂,專程由澳洲返回香港。剛從法國學成歸來的鄧子怡,對家族的中秋習俗不甚清楚,幸好有父親在旁,為她一一道來。

鄧子怡說,錦田鄧家幾百年前有五房,發展至今,各分支開枝散葉,應該已有幾百戶人家了,無法計清楚一共有多少人,族譜亦只有在添丁和喪老時才會修訂增減。子怡的父親說,在幾百年前,每逢中秋節,整條村五房幾個分支都會一起渡過。後因香港移民潮而散居世界各地,整個大家族亦已無法在中秋團聚。

新界鄧氏家族的拜月傳統

不過,每戶人家團聚慶賀中秋的傳統依舊未變。鄧子怡憶起兒時過中秋除了有酒菜、茶果、月餅外,傳統上會製作一道特別的菜,叫圍頭鴨(爇鴨),即用煎鍋將鴨子慢慢煎熟,不過近年已無人會做。

按照中國古人習俗,當八月十五的月亮初升時,家家戶戶要拜月亮,在庭院中架起貢桌,擺上月餅、茶和水果,燃燭焚香,慶祝一年的豐收,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鄧氏也保留了追月拜神的傳統,每年中秋傍晚4時許至5時(晚餐前),會上香拜神;夜晚11時再拜一次,期間,當然少不了賞月及生果和月餅的祭奉。

盆菜擁有數百年的歷史,逢年過節的「盆菜宴」也是香港一項傳統的飲食文化。到了冬至,盆菜更是不少家庭「做冬」中不能缺少的一項美食。(大紀元資料圖片)

坪洋村盆菜賀中秋

新界北部鄰近深圳邊界的打鼓嶺坪洋三鄉,則保存了全村慶祝中秋、吃盆菜的傳統習俗。

村主席陳奕芳介紹,該村的文化傳承在於「團結」。大約330年前,陳氏祖先陳棟國及兩名侄子由廣東梅州五華縣移居香港坪洋,經歷了依山吃山、以打石為生的日子,後來耕種農田。到了20世紀60至70年代,日子雖然並不富裕,但在中國大逃亡的浪潮中亦接納和照顧了很多從大陸逃到香港的人。陳奕芳說,那時每戶人家自己的溫飽亦難以為繼,但仍能把僅有的麵包分給落難的同胞,實屬難能可貴。

300多年間,坪洋村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至今仍保存著善良淳樸的民風,相傳亦有神龍護佑。陳奕芳表示,村中人義字當頭,講的是江湖義氣,個個會武功,50歲以上者很多都會書法、懂歷史,能寫詩作對,可謂文武雙全。

鄰里相望順應天意

淳樸的民風,造就出遠離都市喧囂、鄰里如親守望相助的古時生活氛圍,中秋更是坪洋村最喜慶的日子,除了自製花燈(走馬燈),還會製作和發放相傳源自三國時代的孔明燈祈求平安,因村中人相信順應天意可安享盛世。這個傳統直至去年因安全問題而停止。

近年,坪洋村成立村務委員會後,每年中秋都會設盆宴,招待全村人一起歡慶,吃盆菜、看歌舞表演、遊戲抽獎,熱鬧如嘉年華。村中人熱情好客,就連村中的外來人和租客亦被邀請參加盆宴,希望村裡鄉親更似一家人,鄰里關係更加團結融洽。

今日是中秋節,大坑浣紗街昨晚已率先舉行中秋舞火龍活動,一連3日為居民祈福。(宋祥龍/大紀元)

長67米、用珍珠草紮成的火龍,龍頭重48公斤,龍身插滿逾7萬支枝線香,由約300名大坑村民舞動。(宋祥龍/大紀元)

舞火龍儀式由擂鼓啟動。(宋祥龍/大紀元)

大坑一連三日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的傳統習俗,源於19世紀大坑村袪除瘟疫的傳說,目前只有薄扶林和銅鑼灣大坑有保留,當中大坑從中秋前一天起,一連三日舉行盛大舞火龍活動,龍頭先放在大坑蓮花宮觀音廟舉行祭祀儀式,不少市民亦前來上香。長67米、用珍珠草紮成的火龍,龍頭重48公斤,龍身插滿逾7萬支枝線香,由約300名大坑村民舞動,中秋日則移師到維多利亞公園,和市民同樂。

因為是客家傳統習俗,過百年來只有男性才可以當舞龍者,女孩只可舉蓮花燈。但今年的大坑舞火龍出現百年來第一位女鼓手,由八十後的朱自然擔任音樂組總組長。自小受舞火龍傳統耳濡目染的朱自然,雖然搬離大坑超過20年,但仍堅持每年回大坑籌備及參與,她希望將舞火龍這項傳統延續下去。

【大紀元2014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李真香港報道)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連結:

87版紅樓夢薛寶釵發中秋近照

大陸各行業法輪功學員恭祝李洪志師父中秋快樂

大陸良心犯妻子 中秋舉牌盼團圓

大陸軍隊法輪功學員恭祝李洪志師父中秋快樂

香港維園賞花燈舞火龍迎中秋

【禁聞】大陸各界恭祝李洪志大師中秋好

【禁聞】中秋月難圓 大陸良心犯再受關注

海外法輪功學員恭祝李洪志師父中秋快樂

韓國隆重慶中秋 中國網友:羨慕嫉妒恨

陸各界祝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中秋快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天 的頭像
    飛天

    【中國新聞真相】重慶事件之追蹤報導

    飛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