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中期選舉臨近,最低薪資水平的話題再度熱鬧起來,9月1日美國勞工節上,總統奧巴馬在威斯康辛州發表演講,再次呼籲提高美國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同日,洛杉磯市長加西堤(Eric Garcetti) |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也在參加慶祝勞工節活動的時候表示,將提高最低時薪、對抗貧困。然而許多華人低收入打工族來說,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似乎是一件與他們無關的事情。
目前美國的聯邦最低工資標準是7.25美元。奧巴馬政府希望將最低工資提高到10.10美元。但是國會未能通過相關法案。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高於聯邦標準的最低工資水平。
紐約州最低工資目前是8美元,並計畫2015年底增加到9美元,而紐約市長白思豪已經提議將最低工資提高到13美元的水平。加州目前的最低工資時薪為9美元,2016年將調升到10美元。西雅圖市議會6月2日全體通過將最低時薪升至15美元,為全美最高。
洛杉磯市長加西堤則提出將洛杉磯市最低時薪提高到13.25美元,在未來三年,第一年調升1.25美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調升1.5美元,2017年達到每小時13.25美元。
該提議受到一些工會團體的支持,另一些勞工組織則認為漲的還不夠,應該將最低時薪漲到15美元。反對者認為提高最低時薪將會增加企業負擔,減少工作機會。然而對眾多身份問題還沒解決的華裔新移民來說,最低工資標準之爭「與我何干」。
華人職介所:用你就不錯了
看到男子在猶豫中,女職員說:「剛來不要挑工作,用你就不錯了」,還不住勸說:「來美國的都要放下架子,哪怕你在國內當大老闆的。先解決吃喝,有落腳地再說。」
針對於政府官員推動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一事,女職員表示:對在正規公司打工的有身份者,也許有影響;對沒有身份的打工者,「沒有影響」。
過了試用期 工資不增反降
在隔壁的「中美職業介紹所」內,前來找工的華人Joey說:「華人圈子裡沒有固定框架,不像美國人。華人(薪資)要高高得很,要低低得很。」他認為法律觀念無論在中美兩地的華人中,都非常淡薄。
另一位前來找工作的男子以過來人的口吻說:剛下飛機的人,月薪1500美元的工作都願意幹。現在在南加州地區或附近州打餐館工,從早上10點到晚上9、10點,一天干十多個小時,也不過1800-1900美元,沒有什麼最低工資標準之說,「你願意幹就干,為生存競爭一份職業,就得不斷表現自己。」
一位在華人開辦的快遞公司打工的洛杉磯新移民曾對大紀元說:「我剛進公司時老闆說,前2周(試用期薪資)為一小時8美元,留用後9美元,三月以後10美元,但是根本不兌現。我9個月後問他,他回答說:『老X你這麼大年齡上哪兒找工作,愛干就是這個價位,不愛干另謀財路。』不僅沒給我漲價,還給我降到8塊、7塊。」
他稱老闆解聘一個工人隨心所欲,還用「試工」的方式節省開支,「華人有的是,愛幹不幹。公司用試工的辦法節省工資開銷——天天打廣告招聘,試1-2小時,一分錢不給。它不是真正招工,就是缺少臨時勞動力。」
無證移民遭遇「薪資盜竊」
根據非營利組織「人為影響合作」【Human Impact Partners】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勞工中心(Labor Center)今年8月聯合推出的一份洛杉磯薪資盜竊評(Wage Theft)估報告指出,在低薪行業工作的移民工人、女性和少數族裔工人是薪資盜竊的最大受害者。
洛杉磯郡大約有65.5萬低薪工人每星期都至少經歷一次薪資被壓低、剋扣的事件,損失超過2620萬美元,「使洛杉磯成為全美薪資盜竊之都」。其中最易被剋扣工資的工種是:製衣工人、保安、餐館工人、家政從業人員(護理工、保姆、女傭和管家)、零售業工人、建築工或者短工、洗車工。
UCLA勞工中心主任黃道權【Kent Wong】對大紀元說,他們對地下經濟的研究是基於一般公眾,沒有專門針對華裔,但是「我們知道這些侵權事件在無證移民身上尤其流行,包括亞裔無證工人。實際上,最低薪資和其他勞工法律保護所有工人,無論他們是否有合法身份。所有僱主都應該付給其僱員至少最低薪資。如果僱員工作超過每日8小時,每週40小時,還應該付給他們1.5倍的超時工作費。……問題是許多無證工人包括亞裔,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而且因為身份問題不敢行使權利。」
他說:執行勞工保護法的唯一途徑是工人要敢於站出來舉報被侵權的現象,政府機構才會進行調查,為他們伸張正義。現任加州勞工委員會主席蘇維思【Julie Su】恰好是華裔。而且亞裔人士約占洛杉磯勞動大軍的10%,但是來自他們的舉報要遠遠低於這個比例。
華人創業 語言是最大障礙
洛杉磯「亞太裔就業聯盟」(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in Employment)是一個旨在幫助亞太裔解決創業、就業和職業培訓需求的非營利機構。其位於洛杉磯艾爾蒙地市(El Monte)的貸款部經理山丹丹的主要工作是為中小企業主提供貸款服務,他說自己客戶其中30%左右是華人,行業不僅有裝修、按摩店、餐飲,還有開卡車運輸公司和零售小店的。
他表示,「經濟衰退對華人生意,沒覺得有特別大的影響。」經濟復甦後,「僱人需求也沒有(增加)許多」。如何增加銷售額,才是華人業主最大的挑戰,「畢竟語言有限,所以他們針對的市場相對有限,怎麼擴大市場,對他們來講是比較大的問題。」
他說:如何突破語言關,外界能提供的幫助有限,還要靠華人自己一點一點攻破,或者僱人來做。
在洛杉磯一家華資古董行供職不久的小袁說,他來自香港,在美國讀的會計專業,畢業後換了好幾個工作,最近一次找工作花了一個月時間,經過朋友介紹進的這家古董行。他說:找華人公司工作還是比較容易,找洋人公司的工作就要困難些,主要原因還是語言文化上的隔閡。
華裔「非傳統就業者」的辛酸路
然而即便是獲得合法身份的華人移民,往往因是自謀職業者(Self-employed),也得不到勞工法中最低工資標準等條款的保護。
洛杉磯「亞太裔就業聯盟」(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in Employment)是一個旨在幫助亞太裔解決創業、就業和職業培訓需求的非營利機構。據其位於洛杉磯艾爾蒙地市(El Monte)的貸款部經理山丹丹介紹,他們每年服務來自聖蓋博谷華人區的約3千客戶,其中華人新移民以自僱方式為生的情況十分普遍,「我們幫助的客戶裡面差不多90%都是這種情況」。
他們主要從事裝修、按摩等職業,身份大多都是通過「庇護」得到的。
「裝修是一大塊、相對對語言要求相對低一點;還有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是按摩,佔百分之六七十,比裝修還多。做按摩更容易一點,在這種學校學幾百個小時考執照就可以做了。裝修需要很長時間學徒,自己做還要去攬活,風吹日曬也比較累一點。尤其對女性來講,更多會選擇做按摩。」
僱員或合同工?業主打擦邊球
山丹丹說很多僱主和企業把員工定義為獨立承包人(contractor)還是僱員(empolyee)問題上打「法律擦邊球」:「怎麼從法律上衡量這是一個僱員還是contractor?很多企業並不是很清楚,加之它不想承擔(僱用)僱員在稅收和福利上面的負擔,所以就用contractor,給他們發1099(報稅表)就完了。」
「其實很多已經是在違反法律要求了,因為法律規定,需要到你的工作場地工作、每天按照固定時間來工作,那他就是僱員。華人不知道這一點,也不知道怎麼抗爭,也就這樣做下來了。嚴格來講,如果這個人去告他們(僱主)的話,他們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
「這種情況屬於民事糾紛,只要員工不告,也不會有人去執法。……華人找一份工作挺不容易,所以他輕易也不會去告。」
議員提案擴大勞工法覆蓋範圍
不僅在華人社區,非傳統就業在全美也呈增長趨勢,企業越來越依賴靈活高效的合同工、實習生等非全職員工。1938年通過的美國《公平勞工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簡稱FLSA)在準確定義這些非傳統工種上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公平勞工標準法》是20世紀美國勞工法的核心,該法律規定了最低薪資標準,加班權利,還廢除了童工。但是它也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員工不在其法定範圍內,如保姆、卡車司機和公司高管。
然而躲避《公平勞工標準法》的終極對策是根本不顧員工,「非標準」(Nonstandard )工作包括:兼職工、季節性勞動力等。公司不必為這些合同工付社會保險和事業保險,所以誤判工種對政府來說是一大筆稅收損失。為此,今年5月,康乃迪克州民主黨國會議員喬.考特尼(Joe Courtney)提出「防止薪資欺詐法案」,將《公平勞工標準法》的覆蓋範圍擴大到非僱員(non-employees),並對錯誤定義「僱員」和「非僱員」的僱主進行罰款。
類似的法案曾在2011年和2013年在參議院提出,但是外界普遍不看好該提案能通過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
【大紀元2014年09月06日訊】責任編輯:王和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