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2/06/atext1056621.html
隨著新興社交平臺在中國大陸的普及,智慧型手機聊天軟體「微信」,與聊天網站「微博」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兩個平臺各自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但自從去年中共當局全面箝制網絡言論,打擊和抓捕了大量「微博大V」後,「微博」使用的人數迅速減少,「微信」開始後來者居上。一場關於「微信和微博哪一個言論更自由」的討論就此展開。但有評論指出,在中共的專制體制下,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都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言論自由」。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隨著新興社交平臺在中國大陸的普及,智慧型手機聊天軟體「微信」,與聊天網站「微博」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兩個平臺各自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但自從去年中共當局全面箝制網絡言論,打擊和抓捕了大量「微博大V」後,「微博」使用的人數迅速減少,「微信」開始後來者居上。一場關於「微信和微博哪一個言論更自由」的討論就此展開。但有評論指出,在中共的專制體制下,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都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言論自由」。
英國《每日電訊報》日前公開一項調查顯示,自從中共當局對「微博」採取了實名登記制、刪貼封號、抓捕「大V」名人等一連串的打擊之後,「微博」上的帖子數量驟減70%。原本作為大陸最自由和重要新聞及輿論來源的「微博」,已經日漸蕭條,基本只剩下政府的宣傳、企業的廣告,以及名人的日常生活。
《每日電訊報》還指出,很多原本使用「微博」的人,轉而開始使用微信。
大陸財經作家蘇小和,1月30號在「微博」上發帖說:在言論自由的意義上,微博是廣場效應,微信是飯局效應。微博的式微,讓我們的廣場再一次失守,...那些在微信上罵罵咧咧的人們,膽小又憋屈,自己吞下自己的口水。那些在微博裡持續發聲的人們,才是言論自由最後的守望者。
同時,也有很多網民表示支持蘇小和的看法,認為相比「微信」,「微博」能起到更廣泛的傳播作用,但相對受到的監視和打壓也就更加嚴厲。
前《浙江青年報》記者魏楨凌:「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微博的話,它的效應肯定是比較大的,所以從政府來講,中共肯定在這方面控制比微信更嚴厲。在微信這塊,因為畢竟傳播的效應沒微博那麼廣,它基本上只限於圈子,比較小的這種圈子。基本上我們都是以群為一個單位,還沒達到一種像微博涉及面那麼廣的效果。」
浙江異議作家陳樹慶:「微信的話,只是針對一群人內部相互之間溝通信息,對外的輻射影響效果有限,但群裡面相對保密,沒有絕對安全的,(安全)程度稍微高一點。」
但有些網民更加願意使用「微信」,認為「微信」的限制更小一些。
大陸社會活動家胡佳:「微信裡邊有個朋友圈功能,那個朋友圈現在已經類似於微博,而且比微博能夠展示信息量更大,可以音頻、鏈接視頻、文字、圖片,相當有份量的那些文章,被拷貝過來貼在朋友圈裡,基本朋友是個私人交際,但是有些人的朋友圈可能多達上千名微信網友。微博現在受到嚴密的打擊,刪貼、刪號,但是微信領域仍然還算是比較穩定、比較安寧的。」
不過大陸網民們不約而同的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無論哪種交流平臺,在現有體制下,都不會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和言論自由。
魏楨凌:「 沒有一個自由體制、一個制度來保障言論自由,我認為都談不上真正言論自由,就算你說有微信、微博發些牢騷是可以的,但真正要對這個社會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或者你的想法、你的觀點能夠被大家所瞭解,我覺得在中國根本遠遠達不到這一點的,這是顯而易見的。」
陳樹慶:「 只要共產黨它維護它的一黨專政、獨裁、特權既得利益的話,那肯定對民眾的言論自由,不管哪一種工具,它都要採取一定限制措施,它如果對民眾直接限制不行,那麼它就對網絡供應商施加壓力。」
目前使用「微信」的人數已經超過5億。而敢於在網絡發聲的人們預言,雖然「微博」日漸式微,「微信」如日中天,但隨著「微信」影響力的日益擴大,中共當局遲早會像對待「微博」一般,對「微信」採取更加嚴厲的打壓和攻擊,因為它們恐懼一切潛在的可能「 威脅」。
【新唐人2014年02月06日訊】
【相關連結】:
【重要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