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在F1印度大獎賽佛陀國際賽道上,桿位發車的紅牛車手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率先沖線,提前三站實現年度車手總冠軍四連霸壯舉,紅牛車隊也同時鎖定了第四個車隊總冠軍。 |
文:大紀元首發 F1史上最年輕四冠王 維特爾成功歸結「車人合一」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在印度佛陀國際賽道,紅牛車手維特爾實現車手總冠軍四連霸壯舉。圖為他向車迷致謝。
上週末,在F1印度大獎賽佛陀國際賽道上,桿位發車的紅牛車手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率先沖線,提前三站實現年度車手總冠軍四連霸壯舉,紅牛車隊也同時鎖定了第四個車隊總冠軍。
維特爾和紅牛完成四連冠
正賽中,維特爾從桿位起跑,使用軟胎髮車,其競爭對手法拉利車手阿隆索則用硬胎起步,希望藉助不同的策略來攻擊德國人。當發車後,阿隆索因為前翼受損進站,紅牛車隊及時給維特爾調整了策略,放棄了領先的位置早早進站換胎。出站後,維特爾排在第二十位,直到前十位的車手都完成了一停之後,他才將領先優勢重新奪回來,並將優勢保持到終場。這顯示出了,26歲的維特爾除了擁有強大的技術外,他的冷靜從容也令人敬佩,無論車隊怎樣進行策略的調整,德國人都能輕鬆應付。
最終,維特爾贏得了連續第三個印度站的冠軍,同時也拿下了本賽季的六連冠,離追平舒馬赫的單賽季七連勝紀錄僅差一站,他的積分達到322分,在還剩下三站賽事的情況下,已領先阿隆索115分,就此提前鎖定了2013年車手總冠軍頭銜, 成為繼范吉奧、普羅斯特和邁克爾-舒馬赫之後,歷史上第四位能夠四奪年度總冠軍的車手,同時以26歲又116天的年齡,打破了舒米之前保持的紀錄,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四冠王,
由於維特爾贏得冠軍後為紅牛車隊增加了25個積分,使得紅牛提前鎖定了今年的車隊總冠軍,實現了四連冠。自從1958年開始有F1車隊冠軍統計以來,法拉利車隊奪冠次數最多,一共16次問鼎,其中在1999至2004賽季創造過六連冠的佳績。緊隨其後的是威廉姆斯車隊(9次)和邁凱輪車隊(8次)。
(By: Pool/AFP/Getty Images ) 圖為維特爾駕駛的紅牛賽車在比賽中加油的情景。 |
四連冠引來噓聲
連續四年贏得年度冠軍,曾經只有車王邁克爾-舒馬赫做到過,如今由塞巴斯蒂安-維特爾複製,而他只有26歲。舒馬赫26歲時,才在貝納通車隊完成了自己第一個完整的賽季,拿下一個分站冠軍,八次登上領獎台,這在當時已經令人嘖嘖稱奇。
而維特爾的成就無疑也很不同尋常。2007年美國大獎賽,20歲的維特爾替代受傷的羅伯特-庫比卡代表寶馬-索伯車隊參賽,正式進入F1。從那一刻起,維特爾就不斷地刷新紀錄。2009年是維特爾首次代表紅牛出戰的賽季,他幾乎從巴頓手中搶到總冠軍,最終以11分之差與總冠軍失之交臂,但這已經不妨礙他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F1車手亞軍。在2010年的巴西站,他在賽前落後15分的不利局面下,扭轉乾坤完成逆轉,以23歲4個月,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年度車手總冠軍,之後一發不可收,一舉完成四連冠霸業。從2010賽季開始到現在,維特爾已經成為這項運動最耀眼的明星與傳奇。現在的疑問是下一個新紀錄將會是甚麼?
但少年成名是非多,第四個總冠軍的頭銜與當初的第一次相比,維特爾少了一些甜蜜,卻多出了許多煩惱。在今年的馬來西亞、斯帕、蒙扎等地比賽,噓聲一直跟隨著這位年輕的總冠軍。
當漢密爾頓,阿隆索和萊科寧都被一致公認是一流車手時,維特爾的天賦始終得不到主流的認同。人們都承認他是一位優秀的車手,然而在紅牛賽車表現如此突出的前提之下,他個人的努力和光芒總是被掩蓋。也有許多人認為因為紅牛賽車的優勢,導致了比賽本身變得「不公平」。
維特爾本人受到圍場的歡迎,但這其中似乎並不包括他同級別的車手。漢密爾頓說自己職業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強對手是曾經的隊友阿隆索,至於維特爾「他並非不可戰勝,只是他的車不可戰勝」。而阿隆索則表示,維特爾是一位偉大的車手,但他更是盛讚紐維設計的紅牛賽車在這場世界冠軍爭奪戰中的重要性。
維特爾的持續勝利,並沒有給他帶來萬千大眾粉絲,反而因他削弱了比賽的競爭性,導致被攻擊。面對在頒獎時場下車迷發出的噓聲,維特爾甚至不得不自我調侃,「他們是在跟著我環遊世界」。針對這些噓聲連其它車隊的管理層都有些看不下去,梅賽德斯的執行總監沃爾夫直言,觀眾對待一位擁有世界冠軍成就的車手不尊重是令人遺憾的。維特爾自己則認為,這其中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源於法拉利車迷對於阿隆索的支持。
(By: Mark Thompson/Getty Images) 紅牛車隊提前鎖定了今年的車隊總冠軍,實現了四連冠。圖為紅牛車隊「全家福」。 |
成功應歸結為「車人合一」
很多人將維特爾的成功歸結為他擁有一部好車,這是事實,但在F1這樣一項需要車人合一的比賽裡,不能只談論車的性能,而刻意忽略掉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2008年僅僅是維特爾的第二個賽季,當時他駕駛紅牛二隊STR3賽車,在比賽中盡情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與才華。在雨中的摩納哥,他以第5名完成自己的首秀。漸漸地,他擊敗了比自己經驗豐富的隊友伯爾戴斯,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能拿到積分。在意大利大的蒙扎,他更上一層樓,在雨流如注的條件下,抓住機會亂中收穫了人生的第一個F1桿位,在第二天正賽雨戰條件下,他駕駛著小紅牛賽車力壓速度更快的邁凱輪、完全沒有失誤,終於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分站冠軍,那一天維特爾只有21歲74天。
如今,很多人認為維特爾經常「桿位奪冠」的模式讓比賽變得無聊。但是常常桿位起跑全場領先的維特爾,卻從不因自己的優勢有絲毫放鬆,表現穩定不犯錯誤。本年度的新加坡大獎賽上,因為安全車的出動,他原本累積的巨大優勢瞬間化為烏有,並且由於阿隆索等主要對手在安全車下完成了額外的進站,他的比賽策略處於不利的一方。然而維特爾就是憑藉著自己每一圈穩定的圈速,拉開了20多秒的差距,為自己的進站找回了時間。對於策略如此強有力的執行力,不得不讓人回想起當年的車王舒馬赫。
在當今F1,沒有人不夢想著能開上紐維設計的賽車,尤其是那些頂級車手,但卻只有維特爾能夠霸佔著這個位置。對於面對成功有多少源於賽車,又有多少是因為車手這個問題,即便紐維本人也說不清楚:「很難用一個百分比去界定它。對我來說,賽車運動尤其是F1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這是一個需要將車手和賽車融合在一起的項目。」換句話說,缺少其中任何之一都難以成功。
天道酬勤,維特爾不忘將自己每一次的勝利歸功於紅牛車隊上上下下、台前幕後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就像他每次去到車隊位於Milton Keynes的工廠,都要確保與那裏的每個人打上招呼,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多麼心存感激。
【大紀元2013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熔石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