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影片:【禁聞】中國外匯儲備餘額近4萬億美元 是喜是憂?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1/17/atext1045674.html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佈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外匯儲備餘額近4萬億美元。在經濟學家眼中,外匯儲備是把雙刃劍,並非越多越好。 |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佈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外匯儲備餘額近4萬億美元。在經濟學家眼中,外匯儲備是把雙刃劍,並非越多越好。下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15號舉行發佈會。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3.82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億美元。」
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
當外匯儲備額達到3萬7千億美元時,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說,外匯儲備超過一定量以後,邊際成本已大於邊際收益,等於你再增加就不合算了。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經濟專欄作家段紹譯:「這是一個非常愚蠢、錯誤的決定。因為國際貿易的優點,是每一個國家成為市場,發揮各自的優勢,收支平衡。如果你這個錢不去買東西,等於是一包廢紙,把這個財富白給人了。」
有較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可以保證市場的安定。然而,過多的外匯儲備也會加大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鬆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鬆,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有很多負面影響。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曾公開表示,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得用掉!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經濟專欄作家段紹譯介紹,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存在美國的銀行裡,買了美國的國債,而中國大量民營小企業卻有無處貸款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所買的美國國債,到去年底已超過1萬3千億美元。
對比西方國家,中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甚麼?北京《國情內參》期刊首席研究員鞏勝利表示,西方的貨幣是由一個獨立的貨幣管理委員會來管理。他說,像美國和歐盟,都沒有政黨控制貨幣的機制,因為他們沒有權力控制貨幣資源。
北京《國情內參》期刊首席研究員鞏勝利:「而中國不同,中國的人民幣是1948年的10月1日開始運行的,到現在已經超過65年了,它一直是黨控制的。中央銀行也就是人民銀行,其實它只是外面的一個幌子,只有策略的建議權,它沒有決策權。」
北京當局多年來努力迫使西方國家承認中國是完全市場經濟,但美國和歐洲都拒絕承認。鞏勝利點出了操控中國外匯儲備的關鍵人物。
鞏勝利:「黨的操縱,肯定對它有利他才放,不有利就收。黨控制的這些人民銀行報到政治局,政治局是7個委員,以前是9個委員。他來決定執行上或者下,執行或者不執行這麼一個策略。」
15號,深圳大學教授、大陸經濟學家國世平教授在微博上寫道:「我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制度性障礙,原來我國缺少外匯,企業出口創匯,都必須交給國家,企業拿人民幣。我國目前外匯多了,應該改變這一狀況了,讓企業自己留用外匯,藏匯於民。」
對於解決巨額的外匯儲備,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各種建議。段紹譯認為,關鍵是當局不要干涉經濟。
段紹譯:「我們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本來是政府不應該管經濟。市場自己能解決的事情政府不應該管。我們這個政府它又不會管。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真正管企業,企業應該是由企業家來管。」
段紹譯介紹,在西方國家,政府的作用是補充市場的缺陷。如: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推行義務教育,醫療保險等。民眾評價,在中國,當局所做的正好相反。
【新唐人2014年01月17日訊】採訪編輯/唐音 後製/周天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