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法播放影音文件,請點擊播放或下載
新唐人影片:【禁聞】最新報告:美企對華投資興趣減弱
http://www.ntdtv.com/xtr/b5/2013/10/12/atext982694.html
一份針對美國在華經營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熱情減弱。其中,成本增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常年的市場准入壁壘等,是主要原因。曾經蜂擁而來的海外投資,那份熱情為何在短短幾年間減退呢? |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一份針對美國在華經營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熱情減弱。其中,成本增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常年的市場准入壁壘等,是主要原因。曾經蜂擁而來的海外投資,那份熱情為何在短短幾年間減退呢?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據媒體報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本週四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把中國列為最重要海外市場的公司數量繼續下降。今年,僅有15%的受訪公司把中國列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而去年這一比例為22%。同時,僅有52%的企業,打算在未來一年內擴大在華經營的規模,這一比例在一年前為67%。
這份報告還列舉了美國企業在中國面臨的十大挑戰。位於前三位的分別是成本上漲、來自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和行政註冊。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成本上漲是眾所周知的。一個是勞動力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通貨膨脹太嚴重。工資也在上漲。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很含蓄的在說中國那些仿冒、盜版非常猖獗,使得外國的產品幾乎沒辦法和這些山寨的產品來公平競爭,這個實際是產權的最大問題。」
在過去幾年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以兩位數的水平飆漲,這讓一些美國製造商搬離中國。在2011年和2012年,在華美企都把人力資源作為最大的問題,他們表示很難在中國尋找到合適的人才。
上海美國商會2月28號發佈的《2012-2013中國商業報告》,顯示在華美國企業連續兩年盈利水平下滑,主要也是因為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問題。
此外,高昂的租金成本,也讓一些紮根多年的「老店」撤離。
今年6月底,美商星巴克咖啡集團關閉了位於北京國貿商城一層的店面。這家店是「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的首家店。
有媒體估算,「星巴克國貿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超過700萬元,租金可能是三期的兩倍,而且還有逐漸水漲船高的勢頭。
今年3月,在北京長安商場經營20年的「麥當勞」速食店關門謝客。
而全球零售巨頭「家樂福」,在過去的三年已經在大陸關閉了至少6家店。
至於行政註冊的挑戰,謝田指出,實際是中共體制殭化及官僚腐敗盛行的問題。外國企業發現他們要想在中國成功,就必須打通關係,可能處處被迫參與行賄。而這些在西方國家來說,都是違法的。
除此之外,據報導,受訪企業對於它們在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中,遭受中共當局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擔憂。
謝田:「這個是有的,中共是偏袒它的國有企業的。實際上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資本、中小企業也同樣受到這種不公正待遇。不光是政策上的歧視,還有銀行貸款和其他法規、行政官員、地方官員的聯繫上,處處都體現這種區別的對待。」
8月21號,英國《路透社》引述一名消息人士的話指稱,中共發改委在7月底召集了大約30家外企,要求他們「坦白」壟斷行為,並且警告這些外企,如果對抗,對它們的罰金將會翻倍。
中國金融分析師任中道指出,這就是中共在耍流氓。
中國金融分析師任中道:「大家現在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經濟向右就是要做改革,因為被迫已經沒有出路了。它不改革的話,經濟崩潰會導致它政權的崩潰。它對一些外企,比如醫藥、奶粉,還有一些進口的車輛,在反壟斷,它煽動起這種民族情緒。它其中就有一種不公正的對待。」
謝田表示,上述問題並非近來才出現,只不過中國目前整體經濟急劇惡化,這些問題越來越浮現水面,外資企業也因此大大減退了他們在中國投資的熱情。
【新唐人2013年10月12日訊】採訪/易如 編輯/王子琦 後製/孫寧
【相關連結】:
【重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