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日前,中共審計署發佈了「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公告」,公告顯示,36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接近3萬8千5百億元,比2010年增加4400多億元,增長12.94%。不過這個看似驚人的巨大地方債務數目,專家認為,實際債務比這個應該更大,中共地方政府官員,為了私飽中囊而高高築起的債臺,將成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6月11號,中共審計署發佈的地方政府債務結果,有16個地區的債務率超過100%,債務率最高的達到219%。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這次審計的對像大部分是省級及省市級城市,採取抽樣調查方式完成。36個接受審查的地方政府中,11個省級政府和13個省會級政府的2012年債務規模,比2010年有所增長,其中4個省級和8個省會城市級債務,增長超過20% 。9個省會城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的達188.95%﹔如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達219.57%。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一般說來,調查個人收入和個人稅收的時候,會採用抽樣調查,地方政府並沒有那麼多,應該採用普查,當局抽樣調查時,很可能避重就輕。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用普查的辦法,才會真正知道中國地方債務的準確規模有多大,也許是中共自己意識到,上下互相欺騙,可能連準確去調查一下的信心都沒有了,只能用抽樣調查,實際上對省市縣一級的政府,地方政府用抽樣調查是非常滑稽的,也不符合國際的慣例。」
公告中顯示,2012年底,在36個被審查對像中,22個省本級和省會城市本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不過債務需償還的本息,是當年可支配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5個省本級和3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的有關部門,違規為817億6千7百萬元的債務舉借,提供擔保。
大陸經濟學家茅於軾:「地方政府靠賣土地不是長久的辦法,土地(遲早)要賣完的,而且這種方式是一個低效率的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高效率是通過市場配置,土地要通過市場買賣,買方、賣方都有競爭,這形成一個市場。現在只有買方的競爭沒有賣方的競爭,這不是個市場,所以是非常低效率或者說浪費非常大的一種辦法,債務問題遲早要出大事。」
據「中國公民監政會」的發起人郭永豐反映,中共的各級官員在買官時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上臺後往往借用修橋鋪路,建橋、建壩、建房的方式,把行賄的錢收回來。郭永豐說,往往新官上任,就會針對前任興建的項目指出缺點,然後拆掉,在拆和建的過程中,既有了政績,又有了發財機會。
中國公民監政會的發起人郭永豐:「作為中共的官員,不管是哪一個級別的,他必須要有項目來做,表面上是以公共的名義來申請,如果沒有項目就沒有賄賂,沒有發財的機會,第二個,作為他的政績向上面要匯報,大多數的錢流入他們的腰包裡面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做了些表面文章,可能建了一棟豆腐渣的樓房,或者是修了一條豆腐渣的馬路。」
《經濟日報》的評論指出,倘若按照審計署對部分地區的抽查和摸底結果來推算,儘管去年底,地方債的規模有可能較2010年增長12.94%,但地方債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比重,卻從26.7%下降到23.3%,兩年下降3.4個百分點。
謝田指出,中國GDP真實的數字處於一種衰退的狀態,地方政府的債務仍在不斷的增加,地方政府的債務佔GDP的比重應該是上升才對,中共在數字上造假,目地是企圖告訴民眾,地方債務還處於一種可控制的水平,不用擔心。
【新唐人2013年06月12日訊】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