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大年初四是中國傳統上的接神日,民俗在去年臘月二十四日昇天奏報的諸神,在謁見玉皇大帝回報人間善惡後,都在這天回轉人間。人們也不會忘記有功於人間的諸多神明,以各種不同的祭祀回報他們。因此準備牲禮貢品 、香燭紙馬恭迎諸神下降。
歲末送神 新年接神
在中國傳統民俗信仰中,歲末送神與新年接神是大事。古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相信取得了好的收成,那是因為神靈賜福給好人或祖上行善積德的結果。
民間傳說神明都是玉皇大帝派來司管人間,因為處處都有神靈監看人們的行動,所以要更加謙恭對待神靈、多行善事。人如果要做虧心事,也是有所顧忌的。人們相信神明每年都要回天上一次,向玉皇大帝報告人們的善惡,每年12月24日舉行送神儀式,感謝神明一整年照顧。
嶄新的年畫,既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大紀元資料圖片)
隔年的正月初四,就是神明回來的日子,準備初五開始新年度巡護人間,繼續司管一年的任務,保佑人們的工作。民俗年初四舉行接神儀式,迎接各路神明回返人間。傳統的過年習俗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回溯傳統的濃厚文化氣氛。事實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
嶄新的年畫,既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大紀元資料圖片)
重德行善 神明庇佑
今人在祭祀送神時,有說法用甜食款待神,希望回天庭時多說好話;也有不少人的「祭拜」是在求財、求官、求名、求生兒子。這是以世俗的功利性來看待,而與古人的拜祭神佛相去甚遠。中國古人相信人是神造的,一切重德行事服從天命,對天有著無限的崇敬,相信行善天就會賞賜人,行惡天就會降罰於人,善惡有報是天理。
嶄新的年畫,既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大紀元資料圖片)
古時天子最重視的就是祭祀,祭祀是為了敬神,讚頌天帝的偉大,把自己在地上治理的成功歸功於上天的指導、幫助和保祐。傳統上民間的祭祀內容主要在於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許願是許諾多做善事,希望得到賜福滿足所願。祭祀時希望通過祭拜神明達到與神明溝通的美好願望,祭祀禮儀除了隆重之外,祭祀的人內心要真正具有誠意和敬意,做了不益之事後要懺悔,立心不再做壞事,為了解脫精神上的苦難,還要想著要如何補救,力圖獲得心靈升化,做道德更高尚的人,才會得到神佛的呵護和保佑。
嶄新的年畫,既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大紀元資料圖片)
國運
在古時預測國家大運是由國君提出,由掌管天文曆法的太史局來告知君王。比如在唐貞觀元年(627年),李淳風在執掌天文、地理、制曆、修史的太史局工作,李淳風充分展現其才智。流傳唐太宗晚年,貞觀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太史占卜說:「太白晝現。主女主昌盛。」 李淳風回答唐太宗說:「我仰觀天象,俯察歷數,發現這個徵兆已經形成,這個人已在陛下宮中,今後四十年當稱王於天下......。」
李淳風指的就是武則天,她在67歲那年,正式自稱「聖神皇帝」,接皇帝位,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淳風並與袁天罡合著有《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原本分第一卷(前四十象)、第二卷(後二十象)。每幅圖像下面附有「讖曰」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以至未來,中國歷朝歷代發生的大事,是廣泛流傳中國民間一部堪稱神奇的預言書。
在中國傳統民俗信仰中,歲末送神與新年接神是大事。古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相信取得了好的收成,那是因為神靈賜福給好人或祖上行善積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