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BBC)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國際經濟事務編輯安布羅斯‧埃文斯‧普裡查德(Ambrose Evans-Pritchard)3日援引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份有關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分析報告內容並撰文評述中國經濟面臨的人口懸崖和旁氏泡沫危機。
埃文斯‧普裡查德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預測,人們應該已經多少可以估算出中國經濟的相對高速增長還能夠持續多久。
文章認為,由於中國的所謂人口紅利到2020年左右將完全耗盡,並隨後而來的是老年人口比例驟增和人口總量驟減的「人口懸崖」,因此中國的高速增長將宣告終結。
未富先老
文章接著對比了日本和中國兩國經濟高速增長和人口老齡化關係,結果發現日本是約14年前的時候,也就是在已經富裕起來之後才達到了「劉易斯拐點」;而中國則是在國民人均收入還比較低的情況下,比日本的曲線幾乎早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就進入了老年化社會。
所謂「劉易斯拐點」是1979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威廉‧阿瑟‧劉易斯爵士在1968年提出的一個經濟學理論。劉易斯在論述中形容農村廉價勞動力被經濟增長全部吸納後,工資會顯著上升。路易斯用這套理論顯示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最佳途經。
埃文斯‧普裡查德在文章中繼續指出,其實中國所面臨的富裕程度還不夠卻已經必須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危機早已不是新聞。他在文中引述六年前一位參加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人口學者的話說,中國最後沒辦法可能需要讓老年人「集體自殺」才能解決危機。
據北京方面上星期公佈的信息顯示,工作年齡的人口已經開始萎縮,比預期的要早;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認為,中國的勞工人口數量將最終出現「懸崖」現象——突然驟減。
積重難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預測,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在2020年左右徹底耗盡,並在之後的10年中面臨約1.4億的勞工缺口。
分析認為,如此嚴重的勞工缺口現象將對中國以至於整個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還指出,北京政府已經很難有所作為,因為低生育率和長期實行的一胎制政策的影響已經造成。而若想讓人口比例這條巨輪調轉方向,至少需要半個世紀的時間。
埃文斯‧普裡查德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分析報告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認為,之所以中國的股市自金融危機以後就一蹶不振,2012年終的實際價值還不到2007年的三分之一,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危機問題和即將到來的勞工人口「懸崖」就不難理解了。
他指出,中國沿海城市的工資水平在過去10年中已經在以年均16%的速度迅速提升。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分析顯示,中國勞工的工資水平依照購買力換算2005年只有美國平均勞工工資的22%,到2015年即將達到43%,而如果只與美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南方對比,將可能達到美國勞工平均收入的61%。
巨變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