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和「代漢者當塗高也」一同流傳的另一句出自於《春秋讖》的讖言「漢有六七之厄」,實際上也應驗了。漢王朝從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廢漢,期間共計有422年——當然細算起來這中間還有王莽篡漢10多年,但漢朝的時間跨度大約420年。漢武帝據「六七之厄」推測說「六七四十二」,他只猜對了一半,不是說漢家有42位天子——兩漢實際共有29位皇帝——而是說漢王朝大約承傳420年之後,面臨覆滅之厄。

遏止中共活摘器官 Stop Forced Live Organ Harvesting In China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世事關心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繽紛水世界 翻牆天堂 任我翱翔 博客群
【世事關心】人類能夠預測未來嗎?(二) 5湖4海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空巢老人中國之痛 繽紛水世界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美如何對抗中共駭客 翻牆天堂 MP4 無界 【世事關心】迎新年 任我翱翔 MP4 愛博電視
【世事關心】人類能夠預測未來嗎?(上) 東方飛羽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釣魚島:日本打不起中共更打不起 兩小無猜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南周」「勞教」與習近平的自我定位 霹靂乾坤 MP4 無界【世事關心】「新政」反腐能走多遠? 小豆娘 MP4 愛博電視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世事關心】(249)人類能夠預測未來嗎?(二) 更多預言故事,從「誰借小蟲書天意」說起。

蕭茗:各位好,歡迎收看世事關心,今天我們將繼續「人類可以預測未來嗎?」系列。上集節目中我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清稗類鈔》中記載的一則預言,講述大清入關後,蒙古大喇嘛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為清順治帝預言了清朝將來大事,以及清朝的國祚,他講到:「我身不缺,我國不滅」。又預言清朝:「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後來的歷史證明,清朝確實有10位皇帝,第九位皇帝光緒生前因為與慈禧政見不合,而被囚於瀛臺。所以是「九帝囚」,而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利用和挾持下到了東北,當了傀儡皇帝,建立了偽「滿洲國」。偽「滿洲國」以奉天市(也就是今天遼寧瀋陽)為都。正是古代幽州的範圍之內。所以是「還有一帝在幽州」。

這個故事中很重要的一個細節是,《清稗類鈔》是191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那個時候,溥儀建立偽「滿洲國」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對這則預言的解釋不可能是後人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附會出來的,同時也足見預言的準確性。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第二十三卷中作的一個記錄,意思是:

(元風)三年這一年春天的正月裏,泰山上有塊大石頭平白無故自己豎立起來了;同一年,皇家園林裏有一顆柳樹,本來已經幹枯僵死,但是卻又重新復活,而樹上的葉子卻被蟲子咬出幾個字:「公孫病已當立」。

當時皇家並不相信有「公孫氏」或者一個叫「病已」的人要承受天命,被立為皇帝。但是,世事錯落,因緣際會,四年之後,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變故導致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首先是昭帝駕崩卻沒有兒子。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皇太后及霍光等廢了。再立之人,就是曾經受自己父親廢太子劉據的牽連,從小就被關在大牢裏,後來又流落民間的劉據的兒子,名字就叫「劉病已」,史稱漢宣帝。也就是說當年皇家園林裏小蟲書寫的天意4年之後真的應驗了。但是預言應驗了,故事卻沒有結束,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誰借小蟲書天意」的故事。

字幕:代漢者當塗高也

旁白:發生於公元前78年的神秘預言「公孫病已當立」應驗於漢宣帝之後,時隔差不多一百年,有人卻翻出這個讖言來做文章。這個人叫公孫述。

旁白:漢宣帝之後,西漢王朝又傳了五代,便發生了王莽篡漢。不久綠林、赤眉軍揭竿而起,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王朝。此時天下群雄並起,漢景帝的後裔劉秀於更始三年(公元25年)夏,在鄗縣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鄉內)即皇帝位。十月,劉秀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旁白:劉秀稱帝后,雖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是仍處於群雄割據的包圍之中。此後的十多年中,他一直征戰四方,平定割據勢力。

旁白:當時公孫述在西南的蜀地割據一方,自稱「白帝」,國號「成家」。但他並不甘於僅在蜀地稱帝,據史書記載他利用圖讖符瑞製造輿論,把許多古書、古讖言翻出來往自己身上附會。漢昭帝元鳳三年的讖言「公孫病已立」也被他拿出來重新傳播。因為這一則讖言漢宣帝時本來就沒怎麼宣揚,時間又間隔了上百年,很多人並不知曉。所以公孫述就把它馬馬虎虎解釋成了「公孫當立」。《資治通鑒》記載他還「數遺書中國」,屢次將這個古老讖言傳播至中原,「冀以感動眾心」,動搖民心,標榜自己將是入主中原的「真命天子」。於是劉秀致信公孫述戳穿了他:「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姓當塗,其名高;君豈高之身邪?」意思是說圖讖中說的「公孫」早就應在漢宣帝身上了。代替漢王朝的人姓當塗,名叫高;閣下哪裏是高本人呢!劉秀進而勸誡他不要做「亂臣賊子」。

蕭茗:劉秀說的「代漢者」云云其實也來自一個古老的預言,原話是「代漢者當塗高也」。劉秀引用這句讖語來駁斥公孫述,也是因為這句讖語在當時已經廣為人知。當時的人們都傳說,漢朝滅亡的時候,將會有另一個人取代漢朝,這個人是誰呢?就是讖語中說的「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話出自《春秋讖》,此書是何人所作何時流傳於世已經不可考,但這句讖語至少在漢武帝時已經流傳甚廣。據《太平禦覽》卷八十八記載,漢武帝在一次與群臣飲宴中感嘆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六七之厄」也來自《春秋讖》,當時人們都理解為漢家王朝可以承傳四十二代。當然這個解釋和劉秀的解釋都是錯的,我們將在後面敘說。

旁白: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再亂。三國時代的淮南袁術自立為帝的時候,也把「代漢者當塗高也」當作自己上承天命的讖言。袁術認為自己「字公路,正應其讖」。「塗」字在古漢語中通假「路途」的「途」。《說文解字》有「按古道塗,塗塈字皆作塗。」所以袁術「字公路」倒是應了「塗」,不過卻少了「高」,所以他和公孫述一樣也沒有成氣候真正取代漢家王朝。

曲錚:我們現在當然知道,取代漢王朝的是曹丕,國號「魏」。「魏」在古漢語中通假「巍」,既有我們現在知道的高大的意思,還可以表示古代宮門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臺闕,叫做「像魏」、「魏觀」;而宮門之下當然是大道了。所以當途而高者正好是「魏」。這句預言到兌現之前在世間流傳了很久,如上所述歷史上發生了很多相關的事情,所以絕不是事情發生之後附會出來的。另外順便說一下,三國時代曹操的大本營許昌是戰國時期魏國故土,所以後來曹操被封為魏公,再升為魏王。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魏王,此後廢漢而稱帝,自然就叫魏國。也就是說,曹操也不是為了應讖而稱魏的。

旁白:和「代漢者當塗高也」一同流傳的另一句出自於《春秋讖》的讖言「漢有六七之厄」,實際上也應驗了。漢王朝從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廢漢,期間共計有422年——當然細算起來這中間還有王莽篡漢10多年,但漢朝的時間跨度大約420年。漢武帝據「六七之厄」推測說「六七四十二」,他只猜對了一半,不是說漢家有42位天子——兩漢實際共有29位皇帝——而是說漢王朝大約承傳420年之後,面臨覆滅之厄。

古代歷史可信嗎?

蕭茗:因為我們前面幾個故事都涉及中國歷史,所以在講述下一個預言故事之前,我們不得不停下來回答一個疑問——這個疑問可能在許多觀眾心裏都存在的——也就是說,這些來自歷史記載的事件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顯然,相信歷史記載百分之百正確無疑是天真的想法,那麼我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歷史記載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古人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記載歷史的?

旁白:「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是文天祥的「正氣歌」中的名句。「在齊太史簡」,說的是春秋時代一個故事。周靈王二十三年五月,齊國的相國崔杼弒齊莊公。齊國太史伯秉筆直書說:「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見了大怒,於是殺了太史伯,然後命其二弟太史仲記載這件事。太史仲毫不猶豫,寫下的仍然是「崔杼弒其君」,於是也被殺掉。三弟太史叔繼承兄長遺誌,再次寫下「崔杼弒其君」,又被崔杼所殺。太史伯最小的弟弟太史季與三個哥哥一樣視死如歸,仍舊寫「崔杼弒其君」,並對崔杼說:「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崔杼被其正氣所震懾,放棄了歪曲歷史的想法。當太史季出門時,看到另一位史官南史氏手持竹簡而來,便問他來此何幹?南史氏說:「我擔心你也被崔杼殺掉,無人記錄史實。」說罷將手裏的竹簡給太史季看,上面也是如實記載著「崔杼弒其君」。

曲錚:太史季說「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史官精神。傳統上中國人對於歷史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和敬畏感。對中國人而言,歷史不僅僅記載了過去歲月發生的事情而已,歷史更含「褒貶」,有著維繫文化價值理念的功用。不論天子、諸侯、士大夫,「遺臭萬年」和「流芳百世」都是通過著史而體現的;在民間,鄉紳氏族、平民百姓「光宗耀祖」,或者不肖子孫「辱沒先人」,由家譜、墓誌等記載。司馬遷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一部記史的《春秋》,竟能「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所以中國人極其看重真實地表達和正確評價歷史。中華民族有一句深刻的名言:「史不亡國亦不亡」,將史視為民族精神之根本。正因為傳統史學在記錄事實的同時和還兼顧以道德評價來維繫社會倫理的重任,自古修史者要兼備「史學、史識、史才、史德」。歷代的史學大師,大多同時以文章與道德並稱於當世,如司馬遷、班固、陳壽、司馬光等等都是如此。

旁白:中國的歷史記載中,不僅僅有當時的政治文化大事,同時也記載了當時的天文、歷數、地理、水利,乃至醫學、藝術、經濟、商貿等等諸多方面,比如正史中的「天官書」、「天文誌」、「地理誌」、「五行誌」等誌書就屬此類。除了正史之外,還有各地的方誌,更詳細記載了當地的人文、地理、醫、農等各方面史料。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中國人是相信天命的,傳統人文精神的核心,乃是「天人合一」,即以「天——人」關係為中心來把握宇宙和人生問題。這是古人的宇宙觀。蓋源於此,中國人尤其註重對於天文、地理的記載。「泰山有大石自起立」、「蟲食文」等等現代人看來難以理解、不可思議的異象,對於古人來說正是上天垂象,更應當如實記載。

旁白: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撰寫的著名論文「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迄今仍是氣候變遷研究中的重要學術文章。這項研究就是依據古代歷史資料,包括方誌的記載並進一步整理和分析得到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結論與此後其他科學家通過冰鉆、樹木年輪、湖泊、海洋沈積物等其他古氣候分析手段得到的結論相互印證,從側面印證了古代歷史資料的可靠性。如今,利用古人留下的豐富、翔實而連續的歷史記載來重建中國古氣候,已經發展成為古氣候研究中一個獨特的專門手段。

旁白:類似的情形在天文學中也存在。比如位於金牛座ζ星(中國古稱天關星)附近的著名蟹狀星雲,據天文學家推算,是公元1054年一顆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跡。當然這只是理論推算。科學理論成為自然規律之前,最終都需要通過實際觀測來驗證。於是科學家們想到了從古代歷史典籍中尋找實際觀測記錄作為驗證。果然,在中國的史料中,科學家們找到了很多有關1054年曾有過超新星劇烈爆發的珍貴記錄資料。中國古代把新星稱為「客星」。《宋史·天文誌-第九》中「客星」一節就有:「至和元年五月己醜,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余稍沒」,時間和方位都有準確記載——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己醜,就是公元1054年7月4日。再如目前世界上公認最早開始、最詳細的哈雷彗星記錄,來自中國歷史典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這顆彗星出現的方位時間:「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從那次起到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歸了29次,每次在中國史籍和地方誌中都有詳細記錄,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曲錚: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我們所預料的,在歷史記載中,彗星的出現和伴隨的人間災異同時被記錄下來。比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哈雷彗星出現時當時兩位重要人物的死亡:一個是將軍驁,即蒙驁,他是秦國名將,為秦國攻克七十餘城池;一個是夏太后,即秦始皇的祖母。西方天文學界對於秦始皇七年哈雷彗星記載的確認,可以幫助打消某些謹慎讀者的擔心——古人並沒有因為相信天人相應而在歷史記錄中「編造」異象來「附會」人間的大事。當然從前述中國人對於記錄歷史的態度我們也可以得出這一結論。這裏之所以一再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們許多現代人對歷史進行所謂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篩選的時候,往往把那些現代人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泰山有大石自起立」等等想當然地當作古人的「迷信附會」而忽略或者剔除了;而彗星的記錄則因為是現代人已經瞭解的現象而加以保留。可是對於古人來說,彗星的出現和「蟲食文」等等完全是作為同一類異象、用同一種態度加以記錄的,只不過很多現代人習慣於用自己的世界觀來過濾歷史而已。

蕭茗: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從最保守的角度來衡量歷史記載的可靠性。大體來講,正史中那些震動朝野的大事,包括政治、人文,或者天文、地理等方面,都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回到前面的故事,「泰山有大石自起立」和「蟲食其葉成文」就屬於當時震動朝野的大事,有地方官為此上書還被砍了腦袋,更表明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在下一集節目中,我們將講述幾則改變中國歷史的預言。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相關連結:

【世事關心】人類能夠預測未來嗎?(上)

【世事關心】「南周」「勞教」與習近平的自我定位

【世事關心】「新政」反腐能走多遠?

重要連結:

要求中國現政權立即逮捕並定罪江澤民

《九評共產黨》多語種多文本下載

中國人必看的影片《九評》

九評及退黨浪潮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世事關心 預言 預測未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天 的頭像
    飛天

    【中國新聞真相】重慶事件之追蹤報導

    飛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